最近,全球大米价格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是近12年来最高水平。8月上旬,亚洲米价更是攀升至近15年来最高点。
不少专家分析,国际形势严峻、极端天气频发、多国限制大米出口等是米价高涨的背后推手。干饭人不禁暗暗担心,大米要成奢侈品了吗?这波米价上涨何时结束?中国是否需要焦虑,该如何应对?
米届“顶流”受灾,影响几何
干饭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连日来,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多地遭受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从地域来看,华北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影响玉米,东北地区则对大米有所影响。尤其黑龙江,是我国稻米产量第一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遭受这番折腾,今年产量还有保障吗?
翻看相关报道和数据可以发现,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此次黑龙江省受灾最严重的是五常市,该地区以五常大米著称,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250万亩,年产优质稻米约70万吨左右,今年超过100万亩不同程度受灾。
五常市粮食局副局长王建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由于受灾面积较大,五常大米的供应量会明显减少,这会导致市场上的需求超过供给,从而推高价格。同时,由于洪水造成了农户和粮企的损失,他们也会提高自己的销售价格来弥补损失。
王建国认为,五常大米的涨幅可能不低。根据以往经验,每次遇到自然灾害后,五常大米的价格都会上涨10%至20%左右。今年的洪灾为近年来最严重一次,据他估计,五常大米的价格可能会上涨20%至30%左右。
不过,相比我国年产2亿多吨稻谷,中国米届“顶流”五常大米的产量占比并不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也告诉潮新闻记者,这轮极端天气可能会推动五常大米价格短期内上涨,但总体来说,对我国的米价影响不大。
另外,五常大米原本就是一个需求远大于供应的奢侈农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年五常大米产量降低,他们更担心的,或许是假货是否又会趁虚而入。
国际米价一飞冲天,原因何在
相比之下,全球米价趋势,倒是让人体会到什么叫米贵如珠。
从新一轮统计数据来看,国际米价已经涨到了12年来的新高,全球都在上演“抢米大战”,而这场恐慌的源头是印度。
今年夏天,印度持续高温干旱导致稻米减产。上个月,印度正式下达大米出口禁令,以平抑国内物价,保障市场供应。紧接着,俄罗斯和阿联酋也先后宣布禁止本国大米出口。
要知道,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占全球出口40%以上,超过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四大大米出口国的总量。印度收紧“米袋子”,国际市场都得“抖三抖”,不少国家甚至可能要因此挨饿。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处二级调研员吴彤政分析,极端天气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是推升米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印度稻米产区常遭遇干旱、洪水。图为印度古瓦哈提的农民在收割被洪水淹没的水稻。图源:环球网
除了印度,这几乎影响了主要大米生产国的产量。比如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泰国面临干旱威胁,越南的夏秋收成则因降雨而受冲击。近一年来,全球大米价格已上涨近20%。
胡冰川认为,厄尔尼诺现象、近期频发的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会造成稻作区一定程度的减产,但是7月米价上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些国家的出口限制。
不过,对于未来大米价格走势,胡冰川和吴彤政均持乐观态度,认为不必过分紧张,不出一年价格就可能会回落。
因为从宏观来看,稻米市场供需关系其实是趋于稳定的。全球稻米总产量5亿多吨,其中贸易量仅5500多万吨。也就是说,多数国家的稻米都能自给自足。
而且,西方国家以小麦为食,大米主要生产区和消费区都集中在亚洲,加之长期稳定的全球供求关系、日益提升的农业生产率,即便是气候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大米减产,也只是短期的。
中国已端稳“饭碗”,无需焦虑
好在,这波国际米价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得益于,国内供给端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小,需求端没有太大变化,且少量高端大米进口只用于品种调剂,另有部分低端碎米进口是用于饲料原料生产。
14亿人的“饭碗”,中国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究其原因,或许离不开这“三稳”。
生产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放眼全国,“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这样阡陌纵横、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累计已达10亿亩。为了守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当然,要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科技。为此,我国也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集成推广等领域发力,不断推动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2%。
储备稳。粮食储备有多重要?美国有一句名言:除了美元、石油和航母,还可以通过粮食控制一个国家。作为粮食大国,我国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政府粮食储备数量足、质量好,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
这个数据,足以应对飙升的国际粮价。“中国拥有较强的粮食储备和供给体系。”胡冰川说,就算洪水等对粮价造成冲击,我国也会考虑动用储备来平衡部分影响。
政策稳。中国农民是幸福的,这话不是说说而已,每年光种粮补贴就不少。今年,统筹考虑农资市场价格走势和农业生产形势,中央又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00亿元。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还推进稻谷、小麦、大豆三大粮食作物相关保险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稳定农民收益预期。此外,我国从1995年起就建立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两年又提出“‘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实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
总之,我国已实现“米饭自由”,面对一飞冲天的全球米价,中国无需焦虑。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