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初以来,全球大米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大米价格指数环比上涨2.8%,至129.7点,为近12年来最高水平,引发人们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注。专家表示,中国大米常年产大于需,储备充足,国际大米市场波动对我国市场影响有限。
多因素致国际米价走高
“今年全球大米价格上涨的因素与去年有所不同。”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彭超表示,去年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小麦玉米等粮食品种传导、饲用需求推动,今年主要受极端天气、一些国家大米出口禁令和部分出口国汇率走强等各种因素叠加作用,导致全球大米供应链断裂、价格飙升。
印度等国禁止大米出口是推动全球大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去年大米出口量为22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的40%。
为了控制国内通货膨胀,7月20日,印度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助推全球大米价格上涨。之后,阿联酋和俄罗斯相继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引起多国市场恐慌性采购,大米价格被进一步哄抬。
极端天气是影响大米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因素。彭超认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周期性再现,印度、东南亚、中国等水稻主产国遭遇极端高温干旱暴雨天气。不过,极端天气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还有待观察。由于水稻生产窗口期长,加之今年全球大米价格高、化肥价格下降,种植水稻收益较高,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有所提升,水稻生产情况或将好于预期。
小麦、玉米和大米等粮食品种之间价格联动性强,小麦、玉米价格上涨预期也会传导至大米价格。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小麦和玉米出口大国,俄乌冲突导致两国粮食出口受阻,黑海粮食运输协议有助于恢复乌克兰的粮食出口,但俄罗斯粮食出口仍受到美欧打压。
前不久,俄罗斯宣布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乌克兰粮食再次被迫退出全球市场,全球小麦、玉米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可能使全球粮食价格上涨10%至15%。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波动会影响其他商品价格涨跌,从而影响物价稳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军认为,尽管少数大米出口国能从高价大米中获益,但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食品通胀。当前,许多国家尤其是高度依赖大米进口的国家面临大米价格高企和供应短缺问题,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甚至可能再次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继续发挥市场“压舱石”作用
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专家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水稻产量常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占全球大米产量的28%左右,且常年产大于需,储备充足,自给率超过100%,在全球大米市场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
“我国大米对外依赖程度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和全球大米价格飙升,对我国大米市场影响不大。”益海嘉里集团大米事业部专业副总监张慧卓说。
从进口看,我国进口大米主要是为了调节需求和饲料替代需求。去年,在国内外大米价差大、大米饲用需求增加以及进口结构调整等因素叠加作用下,我国大米进口量达到619万吨,同比增长24.8%,首次突破532万吨的进口配额。
今年进口大米价格受离岸价格大幅上涨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的双重影响,大米进口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81万吨,同比下降49.6%。
“为了确保大米进口稳定性,我国各类进口主体也在推进大米进口多元化,避免来源地和品种过于集中带来的进口安全风险。”彭超说。一方面,推进大米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地包括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等主产国。
从去年10月起,我国开始逐步减少印度碎米进口,印度已从过去几年中国最大的大米供应商滑落至第四位。另一方面,推进粮食进口品种多元化。减少大米进口的同时,增加饲用小麦进口。今年上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达到792.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2.1%,能够有效对冲大米进口下降对国内饲料市场的冲击。
“我国大米市场平稳运行具备稳定自给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彭超说。面对国际粮食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国家鼓励双季稻种植,早稻面积持续恢复,中晚稻整体生长形势良好,黑龙江、吉林等主产省个别地方水稻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但占比较小,对全国稻谷供需基本面影响有限。目前,各地正在全面开展农业救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精心抓好未受灾田块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水旱等灾害防御,落实单产提升措施,努力实现粮食多增产。
米价将会渐进上涨还是一路狂飙?
“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今年8月份的FAO大米价格指数将比今年7月还高。”全球食品和农业银行荷兰Ravobank资深分析师奥斯卡·坦卡说道。
他补充说道,印度出台大米出口禁令时,正值全球大米主要出口国(尤其是亚洲一些国家)季节性大米库存较低之际。一旦有其他国家效仿,大米价格将进一步飙升。
“如果粮食进口国为了确保粮食安全而囤积大米,而出口国出台出口禁令,那么价格会更高。”国际马铃薯中心亚洲区主任默罕迪说道。
厄尔尼诺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亚洲其他大米主要生产国的产量风险,如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接下来几个月内,全球大米价格的上涨趋势将由厄尔尼诺的影响来决定。”奥斯卡·坦卡说道。
令情况更为糟糕的是,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正因为降雨量减少而鼓励农民少种植大米,以此来节约用水。
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ONWR)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泰国累计降雨量将比往年平均水平下降约40%,可能会导致大范围的缺水现象。
据悉,每种植一公斤大米,平均需要消耗2500升水。相比之下,像小米这样的替代性农作物只需要650升水至1200升水即可。
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彼得·蒂莫研究粮食安全已有数十年,他表示,“相较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出现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小麦和玉米出口港口的攻击升级之前,大米如今已更为昂贵。”
他预计,在未来6到12个月内,每吨价格可能会再攀升100美元。
蒂莫曾在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与亚洲各国政府合作制定应对政策。他表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价格上涨究竟是渐进的——能够让消费者有时间在没有恐慌的情况下进行调整,还是会迅速飙升到每吨1000美元或更高。”
2008年,当时主要的大米生产国,尤其是印度和越南禁止大米出口,导致大米价格曾飙升至1000美元水平以上。
这些国家或成大米短缺“重灾区”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洲区域总监萨曼伦杜·莫汉蒂指出,2008年时印度大米出口的份额并没有那么大,这意味着本次禁令导致的影响比15年前还要严重,被波及的人口规模将达数百万,印度的邻国、尤其是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贫困消费者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
巴克莱银行则在报告中写道,“马来西亚似乎是最脆弱的。该国大米供应很大部分依赖进口,印度大米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该行还指出,新加坡正与印度政府密切联系,寻求大米出口的豁免。
巴克莱补充称,菲律宾将成为“受全球大米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国家”,因为大米在该国CPI篮子中的权重最高,不过菲律宾很大一部分的供应来自越南。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周表示,他可能会寻求与印度政府达成供应协议,以增加大米库存。
先前,印度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克里希纳·拉奥表示,贝宁、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影响尤为严重。拉奥称,印度大米在主要大米出口国中原先是最便宜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述非洲国家能够买到相对便宜的粮食。
大米供需维持新的动态平衡
全球性大米危机会不会演变为全球性粮食危机?专家分析表示,大米的消费区域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全球大米的供需是总体平衡的。当前的粮食保护主义使得一些国家限制大米出口,造成阶段性价格上涨,但不会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由于印度禁止大米出口,越南、泰国大米出口价格飙升,促使大米进口国寻求新的大米进口渠道和进口替代品种。缅甸是世界重要的大米出口国,预计未来几个月大米出口将激增。经过阶段性调整之后,全球大米供需会从原来的静态平衡逐渐走向新的动态平衡。
短期看,恢复粮食自由贸易是确保全球大米稳定供应的重要渠道。李军认为,全球大米产销呈现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点。全球大米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印度、泰国、越南、缅甸、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大米的国家众多,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大米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能够促进全球大米供需平衡,然而一些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扰乱了全球粮食贸易秩序。面对全球大米危机,国际社会应敦促印度取消大米出口限制,稳定全球大米价格和供应。
从长期看,面对国际粮食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各国应进一步提升粮食自我保障能力,支持粮食生产,增加粮食库存,以减少对国际粮食贸易体系的依赖。非洲是实现全球粮食安全的重点区域,一些非洲国家在中国的帮助下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其中,马达加斯加从湖南引进的杂交水稻已经连续取得丰收,有望成为第一个实现粮食自给的非洲国家。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