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我国首次从印度进口大米,背后原因何在?
大米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食物之一。众多周知,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在大米的供给方面我们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然而许多朋友都不知道,我国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大米进口国。
虽然我们自身的大米产量足够满足需求,但出于品种结构、价格等因素的考虑,我国每年都会从别的国家进口规模巨大的大米。这些进口大米也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比如有些消费者喜欢泰国香米的特殊口感,以及越南大米可以用于酿酒、做米粉等。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米主要进口来源地都分散在周边的东南亚国家。而近日,这个局面发生了改变,我国在近30年来的时间里首次从印度进口了大米。
根据12月2日的最新报道显示,印度的大米行业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该国的大米出口商已经与来自中国的买家签订了贸易合同,将在今年的12月至明年的2月份这段时间内,对华出口10万吨碎米产品。
此外,其还表示如果印度大米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来自中国买家的认可,那么双方在明年还存在着扩大贸易规模的可能性。
那么,我国为何会突然开始从印度进口大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背后存在着什么原因。
首先,价格优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印度对华出口的大米每吨的价格在3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约1968元)。换算下来,也就是每斤1元左右。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大米,印度大米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目前缅甸、越南、泰国等我国传统的大米进口国,由于自身剩余出口供应趋紧,其在价格方面每吨要比印度的大米高出30美元左右。
以大米出口大国泰国为例,今年以来由于旱灾等因素的影响,泰国大米的收成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这无疑直接影响到了其对外出口。
根据此前泰国大米出口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前7个月当中,泰国大米的出口总量为329.5万吨,同比减少了32.9%。出口规模减小,再加上当地货币升值等印度的影响,自然也就导致泰国大米的价格水涨船高。
其次,推进我国粮食进口的多元化。
新增大米的供应来源,无疑是有利于推进粮食进口多元化的。事实上,我国如今正在不断地扩大自身的粮食进口来源。在今年的11月份时,我国还首次从美国进口了大米。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我国扩大自身的大米进口来源,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相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减少我国的进口商以及消费者们,购买进口大米的成本。
综上所述,我国之所以会突然进口印度大米,主要存在着两大方面的考虑。而有一些朋友看到了我国进口大米、小麦等粮食的消息时,就会担心是不是因为我国自身的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了才会进口。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必要的。
我国此前就曾多次表明,在小麦、大米、玉米这三大主粮方面,我国都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会出现粮食短缺或是价格上涨的情况。
以大米为例,我国2019年一共进口了254万吨的大米,但这却仅仅占据了我国大米消费总量的约1%。这也意味着,进口大米在我国大米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是很小的。就算我国停止大米的进口,国内的大米供应也不会出现不足等问题,消费者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