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工
大米加工是粮食加工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超4000亿。大米加工产业链上游是稻谷流通和采购环节,原粮采购的价格管理和库存管理是大型米厂经营重点之一。国内稻谷价格整体波动幅度不大,近年来受种植成本上涨影响,稻谷价格呈现出温和上涨趋势。大米加工是产业链中游环节,除了产出大米成品外,还会有副产品,副产品下游应用广泛,综合利用水平正在逐步提升。米厂加工的理论利润来源为大米收入+副产品收入-稻谷成本-加工费用,一般而言,规模化企业能够凭借先进的生产线、高效的生产管理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原料利用水平,出米率高,盈利能力比中小企业高。近年来,“稻强米弱”效应持续削弱大米行业盈利。大米流通销售是产业链下游环节,主要流通渠道包括零售渠道、餐饮渠道、食品工业渠道等,通过经销商或直销进入。
从竞争格局看,大米加工行业进入门槛低,中小微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产能利用率不高,中小企业产能闲置现象较为普遍,市场格局十分分散,CR10约为20%左右,头部企业金龙鱼、中粮市占率仅为5%左右。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大米加工企业10155家,其中民营9686家,占比达95.4%,年加工稻谷产能3.87亿吨,当年加工稻谷1.04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26.8%。大米加工销售收入4542.1亿元,利润总额122.3亿元(利润率2.69%)。
从利润表现看,在供给挤压叠加产品附加值较低情况下,大米加工行业利润率较低,传统米企毛利率仅为5%左右,在“稻强米弱”经营困局,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做贸易粮业务,产能被大量闲置。为了摆脱低价竞争的困局,部分大米加工企业逐步探索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新路径,如小包装大米等,细分行业集中度在缓慢提升。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大米加工产业围绕原粮产区分布,目前大米加工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水稻主产省份。
发展展望:从消费趋势看,我国大米消费存在结构性增长机会,主要源于大米包装小型化及高品质化。从竞争趋势看,我国大米行业竞争逐渐趋向集团化、龙头化,从小规模分散经营逐步向品牌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竞争要素看,大米行业竞争逐渐从成本竞争模式向产品和渠道差异化转型,一方面企业通过维持较高的开工率实现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中高端产品市场,通过产品的高端化和渠道布局的现代化实现销售收入和综合毛利率的提升。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