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丰收正忙,泖田大地一片金黄。松江水稻试验基地里,水稻品种的选育繁育工作正在展开。
在这座“水稻品种宝库”里,分种着由中国水稻所、上海市农科院、上海涉农区以及涉农高校提供的稻种,一个个小田块里还插着白色标记杆,用以测量距离。稍加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水稻品种,在高度、茎粗、颜色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至于哪些品种可以脱颖而出,全靠育种人员的慧眼识“株”。
“这个水稻,抗倒伏能力强,我们是2016年做的杂交,但是它还有个缺点,稻穗不够饱满……”松江水稻研究所所长陆铭昌带着助手,在田间观察水稻的长势,一边统计数据一边传授经验。据了解,每选育一个水稻新品种,从选择亲本、到杂交组配、再到品种审定,需要近10年时间。而松江水稻实验基地50亩稻田里千余个水稻材料,可以说是“松江大米”的良种之基,不仅承载着农户们丰产增收的希望,也为市民的“米袋子”创造着更为多样的选择。
在另一边的区域生产田块,久保田收割机也在田间忙碌着,和以往红红火火的丰收场景不同,这台大铁牛的速度明显慢了不少,走走停停。每一小块水稻收割后都要单独分装,几名农技人员对其过磅称重、测定水分,后续碾出的新米也要测定食味值、垩白度等多项指标。
“生产优质的松江大米,良种是关键,既要品质高又要产量好。就拿千粒重这个指标来说,哪怕增加3克,产量就要高好多,农民也能增收呀!”已经在水稻育种领域深耕了20余年的陆铭昌,言谈中多次提及水稻提质增产的问题。“育种,就是要把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选育出来,满足农民的需求,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补充道。
如今松江水稻良种繁育工作,不断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每当看到阶段性的进展,内心都非常有成就感。”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的方自豪,目前在松江区水稻研究所工作,他直言,最大的感触就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下田工作,发现了很多书本上看不到的问题,而选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是挑战,更是动力,激励着他在水稻育种道路上不断前行。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