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名片
沮河是长江中游北岸、沮漳河上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保康县欧店。沮河自北向南流经保康、南漳、远安,在当阳市两河口与漳河汇合,即沮漳河。沮漳河经枝江、江陵,在沙市以西的宝塔河注入长江。
9月上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沮河流域。
我是沮河里的一朵小浪花。在保康县马良镇,我总能看到“楚国故里、沮水源头”的标语。听马良镇镇长刘时忠说,3000多年前,保康曾经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凡是我流经的地方,人人都夸赞百里沮河画廊美。如今,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曾经在外务工的新农人们都回来了,一个个村庄迎来了新的生机。
“呱呱呱……”你们听,在马良镇紫阳村,蛙鸣声不绝于耳。村民邹涛第一个“吃螃蟹”,成功摸索出了一条蛙稻共生绿色循环产业的新路子。
现在,我常常在岸边听邹涛对前来考察学习的人们讲自己的经历。今年40岁的他,早年间就在外务工,逐渐进入新能源光伏逆变器行业,并在浙江建了一家小厂。2018年,因父母年老、孩子要上初中,邹涛顾念故土,决定回乡创业。
一次偶然间,他在网上看到了蛙稻共生的全新种养模式。这种生态循环模式一季双收,青蛙吃害虫、粪便可回田,稻谷不必打农药、施化肥。算一算账,每亩稻田每3个月可养青蛙4000多斤,每季产蛙稻米700多斤,优质蛙稻米每斤可卖8元到10元,每亩纯收入比普通稻田翻了好几倍。
我常常看到邹涛沿着沮河考察,思索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合发展蛙稻共生。这几年来,沮河画廊的颜值越来越高。“一块石头不能下山,一粒砂不能上岸!”刘时忠说,这成为大家保护沮河所坚守的工作原则。畅游在沮河中,河水越来越清澈,美丽的小浪花们也越来越多。邹涛下定决心,去武汉等地学习种养技术。
第一年3亩、第二年10亩……几年摸爬滚打下来,邹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蛙稻共生产业倍增效益初步形成。每次游过,我都能看到邹涛在稻田忙碌的身影,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活蹦乱跳的青蛙们奏响“蛙鸣交响曲”。有时,一两只调皮的青蛙还会越过隔离网,跳进河水中和我一起嬉戏。
眼看收成越来越好,邹涛成立穆岭头合作社,注册穆岭头蛙稻米商标,蛙稻共生扩产至30多亩,吸纳周边20多位村民就业,一年毛收入超过80万元。
“我们的蛙稻米虽然周期长,但是无农药、米质优、口感好,根本不用打广告,每年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邹涛说。眼看蛙稻共生蹚出了新路子,刘时忠打算,3年内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亩,打通种苗供应、饲料加工等产业链,以生态循环绿色农业模式,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从蛙鸣声中继续向前,我闻到了陈家湾村飘出的农家菜香,这是一位成功返乡创业的新农人。自从村子里开展综合整治,变荒滩为乐园、荒山为果园后,陈家湾就吸引了不少周边的游客。
“大家看,萝卜菜、黄瓜都是我从西山村采摘的,全是高山蔬菜,还有跑步鸡、土味排骨……”和普通人开农家乐不同,书涵居农家乐老板张兆江每天都支起手机拍摄短视频,以此来吸引顾客。我总能看到各地牌照的车辆停在书涵居门口,听到不同口音的人们来附近游山玩水。张兆江说,每个月毛收入五六万元。
在当阳市两河口,我和漳河里的小浪花相遇,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了新名字——沮漳河。当阳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员唐森告诉我,通过断面监测,今年以来,我们的水质一直稳定达到二类,实现了以沮漳河之清,确保长江之净。
永红国际展览(搜索"永红国际展览"公众号关注)注: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不得删减内容。